为提升基层儿童健康素养,普及常见疾病预防与身体机能知识,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“医研先锋”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0日走进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朱家浜村和镇南社区,为乡村和社区的暑托班小朋友们带去了两场健康科普课——“肚子里的消化联盟”与“预防感冒,从我做起”。本次活动通过情境化设计和生动比喻,将医学知识转化为小朋友们易于理解的趣味故事,助力基层儿童健康成长。
团队成员牛犇同学以“一口饭的旅行”为主线,带领小朋友们探索消化系统的奥秘。“吃完一根冰淇淋、一根香蕉后,食物去哪里了呢?”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,孩子们跟随牛犇踏上消化之旅:食物在“口腔中转站”接受“牙齿小兵”的切磨、“唾液小兵”的湿润和“舌头小兵”的搅拌,接着滑入充满“黏液小兵”的“食管隧道”,到达忙碌的“胃部消化站”进行初步分解,再进入关键的“小肠吸收站”,由无数“吸收小兵”负责营养的最终消化和吸收,最后抵达“大肠处理站”成为废物。这场“消化联盟”的探索,让抽象的人体机能变得直观而充满乐趣。
团队成员赵晨宇同学则以“感冒知多少”开启话题,引导小朋友们回忆感冒症状。随后,他将复杂的免疫过程编织成一场精彩的“身体保卫战”:病毒“坏蛋”入侵时,免疫系统“小战士”迅速发射“信号弹”发出警报,指挥体温“小火车”驶向38摄氏度的“新家”来消灭敌人,形象地将免疫系统比作“后勤补给部队”和“工兵运输部队”,将康复休息比作“修整补给基地”。孩子们在互动问答中,深入理解了感冒“是什么”(症状)、“为什么”(病因)以及“怎么办”(治疗与预防),学会了如何当好自己健康的“小卫士”。
为了让知识真正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团队成员在每部分讲解后都设计了互动环节。在消化课堂上,小朋友们通过“消化小兵”等趣味概念,更清晰地认识了食物在体内不同“站点”的旅程;在感冒课堂上,小朋友们通过“信号弹”传递和“小火车”调度,加深了对免疫过程的理解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孩子们踊跃参与,积极思考。
未来,医研先锋团将继续坚守“守护儿童健康成长”的初心,发挥专业所长,将更多生动、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送到乡村和社区儿童的身边。